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,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,youjizz日本xxxx69,精品一区在线,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,久久久久亚洲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1、蠔烙


【菜名】潮汕蠔烙


【主料】鮮蠔(牡蠣)250克,鴨蛋3個,蔥頭20克,生粉75克,熟豬油150克,味精1克,魚露5克,辣椒醬5克。


【做法】

1、先將鮮蠔仔用清水漂洗干凈,用生粉水調(diào)勻,并將蔥頭切成細粒放入,同時加入味精、魚露攪勻待用。鴨蛋打散備用。


2、用旺火燒熱平鼎有足夠熱度后,加入少許豬油,將蠔仔、粉水混和成漿狀,用匙再調(diào)和后下鼎,撥開薄薄1片,煎至成形后,下半份蛋液,煎至金黃色,反轉(zhuǎn)面,倒下余下之蛋液,又煎至黃色上碟,灑上少許胡椒粉,并伴上芫荽葉。食用時蘸上潮汕特有的魚露。


【特點】鮮美酥香,酥而不硬,脆而不軟。是潮汕名小食之一。

2、無米粿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無米粿


【主料】番薯粉,韭菜


【做法】

1、無米粿的粿皮制法是,先將番薯粉加入等量的清水,攪拌均勻;鍋中放入清水(清水的分量應是番薯粉的兩倍),放爐上燒至水沸,加入白礬(按1000克水加入5克白礬的比例),倒入番薯粉,攪拌均勻,成稀飯一樣的糊狀(應比糊略稠),待其半熟的時候,即端離火位,待其涼后才使用。(如隔一夜后使用,效果更好)。把粉團分成小粒,滾成圓形薄皮。


2、餡的制法是:韭菜逐條洗凈,切成約一厘米小段,炒過,調(diào)味。包無米粿的時候,要用番薯粉做培粉,因粿皮含水量大,故在包餡的時候,手勢要輕,能包住即可,包后上蒸籠蒸熟。食時下鼎煎至雙面呈金黃色,并配以辣椒醬為佐料,更感開胃爽口。


【特點】無米粿外白內(nèi)翠,味道濃郁,是地道的潮汕民間小食。

3、水晶球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水晶球


【主料】特級生粉、甜芋泥、綠豆畔、蝦米


【配料】五香粉、香油、味精、蔥白粒、胡椒、精鹽


【做法】

皮制法:先用開水將生粉沖成漿糊狀用力攪拌至生粉糊有彈性。把粉團分成小粒,滾成圓形薄皮。


咸餡制法:將綠豆畔洗凈去外殼蒸熟,用面棍將其壓幼,加入蝦米茸,經(jīng)腌制過煮熟的赤肉粒、生蒜茸,調(diào)入魚露、胡椒粉、味精,炒勻即成。甜餡的制法則采用綠豆沙或芋泥。


將生粉做成的皮包上餡料做成小球狀,放入蒸籠蒸熟即可。


【特點】晶白透明,玲瓏可愛。老小適宜

4、炒糕粿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炒糕粿


【主料】糕粿750克,嫩菜心150克,鮮蝦肉50克,雞蛋3個,鮮蠔仔150克,味精5克,豬油250克,白糖25克,上等魚露50克,紅甜油5克,上湯75克。


【做法】

1、糕粿的制法:粳米先磨成粉漿,粉漿中加適量的礬。把粉漿先倒一部分在墊有白布的蒸籠中,先蒸熟第一層,再倒入粉漿,蒸熟第二層,如此反復—下去,一直蒸至有10厘米厚左右。把蒸熟的粿置放到第二天,使其變硬,就做好了。


2、將糕粿用刀切成長5厘米、寬2厘米、厚1厘米的小塊,放進平煎鼎中炒,加入魚露、紅甜油,把粿調(diào)勻,使其成紅色而入味,用瓷盤盛起。


3、把爐火加熱,將糕粿下鼎分布平,用豬油慢慢煎到兩面金黃,加入白糖粉炒勻,然后將雞蛋去殼打散加入鮮蠔調(diào)勻,淋在糕粿上面炒勻后抹在一邊。


4、再把瘦肉片、鮮蝦肉調(diào)以魚露,雪粉水后和嫩青菜心一起進鼎的另一邊用豬油炒熟,然后加入沙茶辣椒醬、味精、魚露、雪粉水、上湯和粿一起炒勻,盛入餐盤即成。


【特點】外酥香內(nèi)嫩滑,香辣適口。是潮汕地方風味名小食之一。


5、豬腸脹糯米(糯米豬腸)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
【菜名】糯米豬腸


【主料】豬大腸,糯米,豬五花肉,水發(fā)香菇,蝦米,蓮子等。


【配料】醬油、味精、胡椒粉


【做法】

1、取豬腸中段,直徑約為3-4厘米,不能太粗也不能太小,用鹽、食用純堿等反復搓洗至干凈無異味。


2、生糯米放水中浸3小時,蒸熟備用。豬五花肉、水發(fā)香菇、蝦米、蓮子全部切成小粒,炒熟并和糯米一起拌勻,調(diào)入醬油、味精、胡椒粉,然后裝入洗好的豬腸中,頭尾用小竹簽扎緊,放開水鍋里中火煮約半個多小時,撈出橫切成小塊,澆上少許甜醬即可。


【介紹】糯米豬腸為潮州傳統(tǒng)民間小食,歷史悠久。該小食一年四季均有。


6、粿汁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粿汁


【主料】米(配料繁多,主要有炸花生仁、鹵豆腐干、鹵蛋、鹵肉、鹵豬大腸、鹵豬粉腸、臘腸等)


【配料】精鹽、糯米粉漿、蔥花


【做法】

先將米磨成漿,取米漿放在平底鍋上煎熟烤干,切成菱形小塊成為粿角。食用時將適量粿角放進沸水之中,調(diào)入精鹽、糯米粉漿煮熟,然后放上蔥花即成,同時以炸花生仁、鹵豆腐干、鹵雞蛋、鹵肉和臘腸之類作佐料。


【特點】具有香馥的稻米香味,經(jīng)濟可口,制作簡便,是潮州人早晨、午后常吃的點心小食。


【備注】制作“粿汁”要注意的問題是,傳統(tǒng)上是不加味精,突出其米香原味,因調(diào)入糯米粉漿,故

故湯汁像稀米糊一般稠。


7、粉粿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
【菜名】粉粿


【主料】澄面125克,生粉75克。


【配料】餡材料:半肥瘦肉150克切幼粒,炸脆(或炒脆)花生75克,蘿卜干75克,蝦米50克,蔥3條切碎,干蔥3粒剁碎。芡汁料:麻油、胡椒粉少許,生抽半湯匙,糖2/3茶匙,鹽1/4茶匙,水3湯匙,生粉1茶匙。


【做法】

1、蝦米用清水浸軟,取起,稍為剁碎。


2、脆花生稍為壓碎。


3、蘿卜干洗凈,抹干水剁幼粒。


4、下油1湯匙半,放下豬肉、蝦米、干蔥炒至豬肉將熟,加入蘿卜干炒數(shù)下,勾芡,下花生、蔥炒勻鏟起,便是餡料。待冷后用。


5、把皮用料的澄面、生粉篩勻。


6、把1.25杯水煲滾,倒入已篩勻的粉(但須留回2湯匙)迅速攪勻離火,蓋上蓋,待5分鐘,倒出臺上搓成軟滑之粉團,留回2湯匙粉做粉陪。


7、把粉團分成小粒,滾成圓形薄皮,放入適量之餡包成餃形,放在已搽油之蒸籠內(nèi),蒸10分鐘至熟。


8、麻棗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麻棗


【主料】糯米粉,白糖,熟澄面,豬油,烏豆沙,白芝麻


【做法】

1、“麻棗”的皮用糯米粉500克,加入清水250克、白糖100克、熟澄面100克、豬油100克,搓揉均勻。


2、“麻棗”的餡一般采用烏豆沙,用皮包成棗形,外面滾上白芝麻,放入五成熱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可。


【介紹】“麻棗”是一款較有特色的傳統(tǒng)潮州小食,因其使用芝麻為原料,麻香濃郁,加之外形似棗,故稱為“麻棗”。


9、宵米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宵米


【主料】 面粉100克、瘦肉150克、熟筍125克、蝦肉100克、濕香菇15克、濕淀粉30克、(魚帝)脯15克、蔥白10克、雞蛋1只。


【配料】 精鹽、味精、胡椒粉、老抽、白糖


【做法】

1、潮州宵米的皮制作十分精細,以面粉加入雞蛋,反復搓揉成面團,略為靜置松筋之后,搓成細長條形,再切成小小的粒,壓成直徑約5厘米的圓片。宵米皮要求中間稍厚,四周略薄,且要求呈不規(guī)則的菊花狀。


2、潮州宵米的餡由瘦肉、白肉、鮮蝦、筍切成幼粒,(魚帝)脯油炸后切末,調(diào)入精鹽、味精、胡椒粉、老抽、白糖,再加入少量豬油,攪拌均勻。


3、用肖米皮將餡包成高約3厘米,直徑約2厘米的小圓柱型,上蒸籠猛火蒸5分鐘即成,吃肖米時,要以浙醋為醬碟。


4、肖米作為傳統(tǒng)潮州小食,在過去潮菜筵席中,往往被作為配桌點心。


【介紹】潮州的宵米,起源于北方的“燒賣”。過去北方地區(qū),有一種小食以肉料為餡,以面粉作皮,這種小食大都是小攤小販當街擺賣。由于北方天氣寒冷,所以這些小攤小販在擺賣這種點心時,便要將其放置小籠中,燒熱爐火不斷溫熱它,故這種小食便名為“燒賣”。


后來“燒賣”這種小食被移植到南方來,一些地方以讀音來給它叫名字,便有了許多讀音相近的不同名字,如“燒米”、“宵米”、“小米”等,但實際都是源于“燒賣”的一種小食。


【特點】潮州宵米和廣州宵米在餡的制作上略有不同,廣州宵米的餡全部是肉類,而潮州宵米的餡則要加入一些鮮筍,這樣吃起來沒那么肥膩,而且口感也更爽。


10、鴨母捻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鴨母捻


【主料】泰國糯米,餡可用綠豆,紅豆,芋泥或芝麻糖


【做法】

1、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,傳統(tǒng)制作要求嚴格。其皮要選用正邏糯(即泰國糯米),放水中浸2小時,然后用石磨磨兩次,第一次磨畢放桶中,第二次磨完后就要擠干水分,揉皮時再加水,這樣制成的皮就十分軟滑。


2、鴨母捻的餡有四樣,即綠豆餡、紅豆沙、芋泥、芝麻糖,每粒的餡約15克。鴨母捻放白糖水中煮爭浮上水面即熟。傳統(tǒng)賣鴨母捻每碗三粒,每粒的餡各不相同,為區(qū)分每粒餡的不同,在包的時候,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,如有的形狀略圓、有的略尖等,各有記號。


【介紹】它是潮州傳統(tǒng)名小食,首創(chuàng)于清代初年,為什么這小食名為鴨母捻,現(xiàn)有兩種解釋,一為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,鴨蛋潮州話又叫鴨母卵,故稱為鴨母捻;二為這湯圓煮熟浮于水面,如白母鴨浮游于水面,故稱為鴨母捻。


【特點】 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,清香軟滑,剛煮熟的好吃,煮得過熟的也好吃,各有特色。


11、糕燒白果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糕燒白果


【主料】上白果1000克,肥肉丁100克,豬油100克,肥肉150克,桔餅丁50克,柑皮1個。


【配料】 調(diào)味料:白糖800克。


【做法】

1、將連殼的白果用滾水煮熟,打破殼把肉開兩邊,再用滾水滾白果肉,倒落盆浸冷水,用手摩擦漂水,去凈心和衣,再用水滾過,漂涼浸水一天,換清水幾次。


2、肥肉丁加入白糖拌勻腌成冰肉(提前一天準備)。


3、把已處理的白果倒入落有竹笪墊底的瓦罐內(nèi),取白糖蓋在白果上面,2小時白糖化水,用木炭爐文火煲。柑皮、肥肉整塊放落白果上面,加蓋,由糖水煲至稀糖膠。


4、把白果倒落鍋加入柑餅丁、冰肉丁、煮勻加入白豬油(煲白果的柑皮、肥肉不用)。


【特點】此款清甜香滑,桔香撲鼻,是冬季著名甜菜之一。


12、清心丸與綠豆爽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清心丸


【主 料】城鵝粉,白礬、去皮綠豆畔。


【配料】白糖


【做法】

潮汕山區(qū)有一種植物“城鵝”,有些地區(qū)稱“江西薯”,其塊根可磨成粉,稱為“城鵝粉”,用其制作點心,色澤潔白透明,韌中帶有彈性。


1、清心丸便是用“城鵝粉”制作的。先將650克水煮沸,加入50克白礬,然后沖進500克的“城鵝粉”中,邊沖邊攪拌,搓揉成粉團后,再搓成直徑0.5厘米的小長圓條,再切成小粒。(也有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方塊的)


2、鍋中放入水,煮沸后放白糖,再放下清心丸和蒸熟的綠豆畔,煮至清心丸浮起即好。清心丸不能放太多,湯水要清。


【介紹】清心丸是潮州暑夏人們常吃的一款甜湯。因其使用白色的“城鵝粉”制作,在炎熱的夏季,具有清熱消暑的作用,所以人們美其名為“清心丸”。夏季時,各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都有做成小方塊的清心丸和蒸熟的綠豆畔賣,買回去用糖水一煮就能吃了。


13、南瓜芋泥(金瓜芋泥)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南瓜芋泥


【主料】南瓜,芋頭


【配料】白糖、豬油


【做法】

1、先將南瓜刨皮,去掉瓜籽,洗凈后切成大小均勻的三角形小塊,用白糖腌4個小時,把腌瓜流出的糖水放進鍋里煮沸,去掉湯面浮沫,再放進南瓜塊,用慢火煮至糖水變成糖油,瓜塊明亮。


2、把潮州本土出產(chǎn)的優(yōu)質(zhì)芋頭洗凈去皮切塊,上蒸籠蒸熟后,放砧板上用刀壓成芋泥;炒鍋洗凈后放下豬油、芋泥、白糖、適量清水,慢火翻炒,成漿糊狀后,盛入湯碗中,上面再排放上用糖水煮過的南瓜塊,上蒸籠蒸熱后,淋上糖油即成。


【介紹】潮州地區(qū)盛產(chǎn)南瓜、芋頭,在以南瓜、芋頭為原料的潮州小食中,最為聞名且歷史最為悠久的,應該是“南瓜芋泥”了。


潮菜喜慶筵席,有頭尾甜的習俗,在過去,最后上的一個甜品,往往就是這款著名的潮州小食“南瓜芋泥”。


14、牛肉粿條湯(牛肉湯河粉)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牛肉粿條湯


【主料】河粉12兩(約480克),牛肉、絲瓜各4兩(約160克),牛骨湯1杯,蔥粒少許。


【配料】腌肉料:生抽、砂糖各1茶匙,油、生粉、胡椒粉各少許。


【做法】

1、河粉切條(粗細隨意)。


2、牛肉切片,用腌肉料腌半小時。


3、絲瓜削去棱邊,切塊,用煮水焯熟。


4、河粉焯熟,分放碗內(nèi),上放焯熟的牛肉和絲瓜,澆入的牛骨湯,并撒上蔥粒供食。


【備注】潮汕地區(qū)的粿條湯最常見的還有牛肉丸粿條湯等。


15、粽球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粽球


【主料】糯米。餡料分咸甜兩種。咸餡材料是蝦米、香菇、臘腸、(魚帝)脯、蓮子、栗子和南乳豬鬃頭肉;甜餡材料是水晶餡、烏豆沙餡和綠豆沙餡。


【做法】

粽球的制作工藝要求嚴格,其采用的糯米,必須顆粒飽滿,大小均勻。制作過程是先將糯米洗干凈,用清水浸泡6-8小時,撈起晾干,第二天洗凈炒鍋,下豬油、糯米略炒,調(diào)入魚露,中火炒至米粒香味四溢,光亮潤滑,裝起待用。


【介紹】粽球的餡料有咸、甜兩種。咸餡主要是蝦米、香菇、臘腸、(魚帝)脯、蓮子、栗子和南乳豬鬃頭肉;甜餡主要是水晶餡、烏豆沙餡和綠豆沙餡。


粽球用竹葉、咸水草扎成四角形,放進鍋內(nèi)煮約半小時,食用時解開竹葉,盛入盤中。


【特點】煮熟的粽球外觀棱角分明,晶瑩的米粒清晰潤滑,十分惹人喜愛。而其口味更是香糯誘人,甜餡清甘可口,咸餡則咸中透香,油滑而不膩,讓人回味無窮。粽球是潮汕地區(qū)久負盛名的傳統(tǒng)名小食。


16、金瓜餅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金瓜餅


【主料】金瓜、糯米粉、芋泥


【做法】

將金瓜煮熟壓爛,與糯米粉和成團。然后切件包上芋泥,放入木刻的粿模內(nèi)造型,后放入油中炸至金黃色即成。


【特點】皮脆、餡香甜、帶有濃郁金瓜味


17、草粿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草粿(有些人叫它涼粉,確切來說應該稱之為仙草凍)


【主料】草粿草(仙草,北方有些地方也叫它苦草)


【做法】

在鍋中放7500克的水,再放下500克整棵的草粿草,10克食用純堿,大火燒開后,用小火熬至草粿變成爛漿,這時候用密勺把鍋中草粿草的草枝過濾掉,過濾后再放爐上煮滾,并隨即撈去面上的浮沫雜質(zhì),這時候就用生粉調(diào)成濕粉水,進行勾芡。


勾芡后,鍋中的草粿還是稀稀水水的,但不能碰它,把它倒入陶缽中,待其溫度退至70℃左右時,自然會凝結(jié)。吃草粿時要拌些白糖粉,然后把碗拿到嘴邊,不用勺子,而用嘴直接吸著吃。


【介紹】草粿是潮汕地區(qū)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。每當立夏之后,潮汕地區(qū)的大路旁、小巷口,便有賣草粿的小販,或推著小車,或擺著小攤檔,一手執(zhí)瓷碗,一手拿鏟草粿的金屬片,不停地“叮叮咚咚”敲著,以招徠生意,那聲音十分清脆動聽。


草粿具有清熱解毒、退腸火的功效,且價錢低廉,所以草粿這小食十分惹人喜愛,每當人們經(jīng)過賣草粿的小攤時,都喜歡停下來,站在路旁吃一碗黑溜溜而爽滑清甘的草粿。


【備注】制作草粿時要注意一點,就是勾芡時,濕粉水不能太多,這是因為草粿草本身就有膠粘質(zhì)。調(diào)入濕粉水后,草粿還是稀稀水水的,這時別以為是勾芡不夠,因為待其溫度退涼后,自然會凝結(jié)。


18、春卷(春餅)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春卷


【主料】面粉,綠豆畔,蒜頭,香菇,蝦米


【做法】

春餅制作難度最大當為制薄餅皮,薄餅皮制作為面粉加上等量的水,揉成面團,然后鍋洗凈放薄油,用揉好的面團在鍋中刷一圈,刷上薄薄一層濕面粉,再把鍋在火上慢慢悠轉(zhuǎn),烘干成直徑約22厘米的圓薄餅皮。


春餅的餡為綠豆畔(潮州方言,即去皮綠豆片),蒜頭白(即生蒜前面白色部分,切成幼粒)、香菇、蝦米等,也都切幼粒,調(diào)入魚露、味精,用薄餅皮包成約10厘米長的條狀,炸至金黃色即成。


【介紹】

春餅為潮州傳統(tǒng)名小食,是由潮州古代民間小食薄餅卷炸蝦演變過來的。清代以前,在潮州大街小巷盛行著一種小食——薄餅卷炸蝦,即用薄餅皮卷著炸香的小蝦,蘸著甜醬吃,這種小食主要是路邊的小攤賣給小孩吃。


到了清代末年,這種小食的餡由炸蝦改進為蘿卜干粒加豬肉粒。到了1911年,潮州名店胡榮泉的創(chuàng)始人胡榮順、胡江泉兩兄弟在此基礎(chǔ)上,又把這種小食改進為一直流傳到今天的潮州春餅。


【備注】春餅的用料為5000克面粉、5000克水,5000克綠豆,約可制成400多條春餅。


【特點】皮酥脆,餡咸香。


19、返沙金銀條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返沙金銀條


【主料】蕃薯、芋頭。


【配料】白糖、香菜粒、蔥粒、黑芝麻。


【做法】

1、將金黃色的蕃薯和銀灰色的芋頭切成條塊狀,象征金銀條。再將這薯塊和芋塊用油鑊炸熟待用。


2、炒鍋洗凈,放下水和白糖(比例約1:2),使用中火,用手勺不停地攪拌,至糖漿表面浮起大泡,有一定的粘度時,再放入香菜粒、蔥粒、黑芝麻攪勻,最后將薯塊和芋塊倒入糖漿中,熄火后不停翻炒,直至糖漿凝成沙狀為止。


【介紹】返沙是潮州菜中的一種烹調(diào)方法,做法是把白糖融成糖漿,再把經(jīng)過炸熟或熟處理的原料投入糖漿中,待其冷卻凝固,糖漿便成一層白霜般包在原料的外層。因為潮州人把白糖稱為沙糖,返沙是把沙糖融為糖漿,經(jīng)冷卻后又成為固體的糖粉,故返沙有“返回”恢復沙糖原狀之意。


【備注】制作關(guān)鍵是糖漿在爐火上不能煮得太久,起泡后不久,便要將炸熟的芋頭番薯倒入,否則會因水分蒸發(fā)太多,返沙后的糖粉干硬,不夠松軟。


【特點】這道菜又香又甜,色澤艷麗,有金有銀好意頭,是潮州菜中最受歡迎的甜品。


20、百合餃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百合餃


【主料】鮮百合,蝦膠,澄面


【配料】辣椒末、精鹽、味精、胡椒粉、生粉


【做法】將鮮百合生切成幼粒,加入百花餡(蝦膠又稱為“百花餡”),少量辣椒末,調(diào)入精鹽、味精、胡椒粉、適量生粉,攪拌均勻成餃餡,用澄面做皮,包成石榴形,上蒸籠蒸熟,刷上熟豬油即可。


【特點】 白合餃在造型上獨具一格,外型類似傳統(tǒng)潮州菜“富貴石榴球”;采用鮮百合和蝦膠作餡,更增加鮮甜清爽的美味。


21、八寶飯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八寶飯


【主料】糯米300克,白糖300克,豆沙50克,蓮茸50克,欖仁50克,紅棗30克,水發(fā)蓮子50克,桔餅30克,糖冬瓜條30克,冰肉丁40克。


【做法】

1、糯米洗凈,浸泡約1小時,撈起放入碟內(nèi),放入蒸籠蒸熟取出,待糯米飯仍有30%的溫度時才加入白糖約200克拌勻,備用。


2、冰肉小丁,用滾水飛過,投入糯米飯;欖仁炸香備用。


3、在1個大碗內(nèi)抹一層薄豬油,然后把上面原料用刀加工切成絲、條、片狀,擺在碗里,擺成各種圖案花型,余下的邊料全部切成小丁狀也投入糯米飯;然后拌勻,輕輕放落碗中,并用手壓實


4、食時放入籠蒸20分鐘取出,將碟翻過來,把碗取起。在鍋中放入清水100克、白糖100克,打糖芡淋在糯米飯上。


【特點】 造型別致,香甜可口。


22、朥餅(白皮餅)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白皮餅


【主料】面粉,食用油,豆沙或芋泥


【做法】

1、白皮餅餅皮的制作分水油皮和酥心。水油皮的制作是用面粉500克,加入食用油150克,清水200克,攪拌均勻,搓揉成面團,靜置松筋1小時;酥心的制作是用面粉500克,加入花生油250克,搓揉均勻。


2、將水油皮、酥心各分成30件,將水油皮壓薄包住酥心,略為靜置后,用面棍將其壓成長條形,折成三折,再壓成長條形,用手將其卷成圓條形,再靜置一下,將其豎起,用手壓下后,再用面棍將其壓成薄圓形,直徑約6厘米,包上甜餡(豆沙或芋泥),用手掌將其壓成扁圓形,放油鍋中用中火炸熟即成。


【介紹】白皮餅是潮州小食中一種水油酥皮類的餅食,外皮白而內(nèi)熟,用手工操作,其餅皮一層緊扣一層,成鏍旋形,層次分明,十分好看。


23、潮式蔥油餅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潮式蔥油餅


【主料】番薯,面粉,蔥珠,精鹽


【做法】

取潮州本土特產(chǎn)番薯,去皮洗凈后,上蒸籠蒸熟,壓成泥,加入適量面粉、蔥珠、精鹽,搓揉后做成厚約3厘米的圓餅型,放入五成熱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成。


【特點】“潮式蔥油餅”由于用炸的方法,且原料中加入富含淀粉的番薯,所以除了同樣具有濃郁的蔥香味外,還具有外酥香內(nèi)松嫩的口感。


【介紹】蔥油餅是我國北方傳統(tǒng)的面點小食,以面粉為主料,加入蔥花,用平底鍋煎至兩面金黃,有濃郁的蔥香味,是深受群眾喜愛的人眾化北方小食。“潮式蔥油餅”吸取北方蔥油餅的優(yōu)點,結(jié)合潮州人的口味和潮州物產(chǎn)而進行改良。


【備注】 炸制“潮式蔥油餅”時,要注意翻轉(zhuǎn),以防受熱不均勻。


24、炸豆干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炸豆干


【主料】黃豆


【做法】選取優(yōu)質(zhì)黃豆,用清水浸泡5-6小時,用石磨磨成豆?jié){,放爐火上煮滾后,加入鹽鹵,產(chǎn)生一粒一粒米粒狀,用布包好,裝入約10厘米的小方塊板模中,用木板壓上擠出水分,擠壓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豆干,再用花生油炸成金黃色即可。


吃時除了用辣椒蒜泥醋做蘸料外,還可以用極具潮汕特色的蒜泥鹽水或韭菜鹽水(即用少許涼開水加入適量鹽,然后加入剁碎的蒜泥或者切成小段的韭菜)。


25、咸水粿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咸水粿


【材料】大米、潮汕蘿卜干、白砂糖、食用油、白礬少許。


【做法】

1、蘿卜干切成極細的丁,用油炒香備用。白砂糖溶成稀糖漿備用。


2、先將米浸泡,磨成漿,取米漿澆滿在潮汕功夫茶杯(所謂功夫茶杯,確切就是縮小的飯碗,碗口直徑只有5cm),然后用毛筆蘸上少許白礬水,往功夫茶杯表層中間點一下,逐個點,然后蒸熟,蒸熟后在點礬水的地方就自然向下凹,樣子十分可愛,用牙簽把水粿挑出來,然后趁熱裝盤,表面均勻撒上炒香的蘿卜干,澆上糖漿,即可食用。


【特點】米香味濃,味道咸中帶甜,極具潮汕特色。


26、菜頭丸(蘿卜丸)


潮汕小吃附詳細做法,買不到就自己家里做!學起來!

【菜名】菜頭丸


【主料】白蘿卜、粘米粉、薯粉、蒜白、香菇、蝦米、花生、鹽、味精、胡椒粉、麻油


【做法】

將白蘿卜去皮洗凈切成細絲,炒熟,加入粘米粉,薯粉及以上切碎的配料混合成團,用勺子舀成小丸(其大小形狀如日本的章魚小丸子),用油炸至金黃色即可。雖然配料簡單,但是味道一點也不遜色,挺有特色的。


【特點】色好,味鮮,有蘿卜香氣,是挺古老的一種潮汕小吃。

桂ICP備16004735號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