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有許多人都經(jīng)歷過吃壞肚子:吃了隔夜菜、點了不干凈的外賣、吃了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之后,出現(xiàn)上吐下瀉、腹如刀絞等惹人消瘦惹人愁的癥狀。多數(shù)情況下大家一起中招,吃得不巧只有你一個人孤單寂寞痛。如此惱人的病痛,怎樣才能預防呢?知此知彼,百戰(zhàn)不殆,下面,我們就來認識下生活中食物中毒常見的罪魁禍首。
細菌性
沙門菌廣泛存活于雞、鴨、豬、牛、羊等動物的腸道,故肉類、蛋類和乳制品容易受其污染。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,短則2小時,長則3天,會出現(xiàn)腹痛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發(fā)熱等癥狀。沙門菌不耐熱,60℃、30分鐘可殺滅。所以,將食物煮熟,可以預防中招。
副溶血性弧菌嗜鹽,廣泛存在于海產(chǎn)品(如海蜇、海蟹、海魚)和腌制品(腌肉、咸菜、咸蛋)中,造成腹痛、寒戰(zhàn)、發(fā)熱、腹瀉、嘔吐等癥狀?,F(xiàn)在各種刺身和腌制品飽受歡迎,我們應盡量避免食用來源無法保障或加工儲存不規(guī)范的食品。
隔夜的剩飯菜中則可能“富含”大腸埃希菌或蠟樣芽胞桿菌,隔夜的食物在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。
另外常見的細菌還有不潔肉類、淀粉類、乳類中含有的金黃色葡萄球菌,以及不潔肉類、罐頭中含有的肉毒梭菌等等。
植物性
我們所熟知的有毒植物有發(fā)芽的馬鈴薯、銀杏的綠胚、加熱不充分的黃豆。除此以外,冬季火鍋食材中備受喜愛的金針菇,在未煮熟的情況下,其中所含的秋水仙堿在體內(nèi)氧化成二秋水仙堿,會造成中毒癥狀。四季豆、刀豆、豆角、扁豆等菜豆的豆莢中含有皂素,如進食過量儲存過久或未煮熟的菜豆,皂素沒被破壞,也會刺激消化道產(chǎn)生中毒癥狀。
其他
另外還有病毒(如輪狀病毒、諾如病毒)、動物(如河鲀毒素)等致病因素,在此不一一贅述。
預防
避免購買來源無法保障或加工儲存不規(guī)范的食物,在外用餐不選擇食品安全等級差的餐飲機構(gòu),自己做飯時食物充分煮熟、隔夜飯菜充分加熱,盡量減少生食,不吃過期食品。
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感染,生菜和熟菜需分開,譬如切生菜的砧板不直接用來切熟菜,煮火鍋等菜品全熟了再撈。
食品儲存于干燥陰涼通風處或冰箱內(nèi),炊具、食具、食物和廚房都做好清潔衛(wèi)生。
如出現(xiàn)消化道不適癥狀、懷疑自己食物中毒了,及時就診。
來源:施璇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(yī)院消化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