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煥郁(95后)
編者的話:
人們常說父愛如山,因為他比溫柔似水的母愛更含蓄,更少言。幼年時向山看去,他巍峨高聳,如一保護神;少年時向山看去,這山太高太寬阻擋了你望向遠方的視線;青年時你覺得大山變成了小山坡,翻過去似乎毫不費力;可中年時再向山看去,你會恍然大悟,山一直在那里默默地注視著你。父親,一直在那里。
作家肖復興寫了許多懷念父親的文章,他說:“好多童年的事,過去了那么多年,卻依然恍若眼前,連一些細枝末節(jié)都記得非常清楚。記得父親為我買的第一支笛子,是一角二分錢;買的第一本《少年文藝》,是一角七分錢;買的第一把京胡,是兩元二角錢……”
在肖復興的記憶里,小時候家里很窮,一家五口人全靠父親微薄的薪水維持,為了給他買雜志、京胡這些“奢侈品”,父親幾乎是咬著牙買下來的。要知道,那時棒子面才幾分錢一斤。但父親認為,教育,是不可以省錢的。
肖復興喜愛看書,對古詩詞尤為著迷,常常在放學后直奔書店。但詩集很貴,他不知該怎么向家里提起買書這件事,只好一趟趟跑去書店,一遍遍翻看書后面的定價,希望這次看到的價格能比上一次少些。很遺憾,價格從未變過。
某天,他看見母親把幾張嶄新的5元的票子,放進了“存錢箱”里,箱子沒有鎖,于是心里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——他飛快地從箱子里抽出一張票子,飛快地揣進兜里,飛快地跑出家門,奔向書店。后來這件事到底是被父親知道了,把他領回家結結實實揍了一頓。
肖復興以為,自此他和詩集再也無緣了。沒想到第二天父親下班回來后,從破提包里拿出了嶄新的4本詩集。他對肖復興說:“愛看書,是好事。不是不讓你看書,是不讓你私拿家里的錢?!?/strong>
這是一位父親的教育態(tài)度,該讀的書,該上的學,砸鍋賣鐵也會供,但不能做沒有原則、毫無底線的事。那句話在肖復興的人生里留下了極強烈而深遠的影響,父親雖對他嚴厲,但更愛護他,嚴格要求道德人品,尊重他的興趣愛好。
父親喜歡字畫,家里收藏著一幅陸潤庠的字和郎世寧畫的狗。墻上掛著的字和畫常常成了他教育兒子的引子。他說,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本事。本事有大有小,但都有其場地,要是一樣本事都沒有,連混飯吃都難得很。陸潤庠不當官了,但人家字寫得好,郎世寧在意大利畫得一手好畫,到中國來也能靠畫畫吃飯,活得挺好。
肖復興有個弟弟,不怎么喜歡學習,但就是愛踢足球。那時一雙回力牌的球鞋很貴,但父親咬咬牙還是給弟弟買了一雙白色高幫的球鞋。他想著,弟弟沒有讀書的天分那就不強求,喜歡踢球那就要全力以赴把球踢好。干一樣是一樣。后來弟弟參加了足球比賽,從業(yè)余少年足球隊升入了北京青年足球隊。父親很高興,打心眼里覺得只要弟弟能有一樣本事,花再多錢都值得。
慈父愛子非為報。為了孩子的成長,他心甘情愿承受生活的苦難。對孩子,父親總是竭力把最好的給出去,但其實,父親對自己很省,很摳。
上世紀60年代,連年災荒,糧食都不夠吃。父親省下好入口的細面,自己買來粗糲發(fā)酸但便宜的豆腐渣,裹著幾分錢一斤的棒子面,一吃就是好些天,甚至為了買糧,把自己喜愛的字畫都賣出了。肖復興記得,那個年代坐一次公共汽車只要5分錢,父親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,但他每次都步行上下班,只為了省下這金貴的5分錢。因為原本用來代步的自行車,父親也賣了。
父愛就是這樣,深沉、厚重,隱秘。哪怕從未說出一句愛你的話,但行動上已堅決的表現(xiàn)出來。《荀子》里有句話叫“父者,家之隆也”,意思是說父親是家庭興旺的關鍵,也就是頂梁柱,撐起了一個家的重擔。我們常常感慨“女子本弱,為母則剛”,殊不知“男子本剛,為父則柔”。就是這樣一個在外拼搏,倔強而堅強的男人,對自己的兒女永遠保存著世界上最溫柔的愛。
少年不識雙親意,成人方知父母恩。詩人北島在《父親》一文中寫道:“直到我成為父親……回望父親的人生道路,我辨認出自己的足跡,亦步亦趨,交錯重合——這一發(fā)現(xiàn)讓我震驚。”請相信,我們最終會長成那個男人的模樣——沉穩(wěn)堅強,博愛而偉大。
作者簡介:
林煥郁,女,1998年出生。圖書編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