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,指的是人體受外邪的侵襲,從而出現(xiàn)了一系列的臨床癥狀,比如鼻塞、打噴嚏、流鼻涕,頭身疼痛,發(fā)熱怕冷等。其中,普通感冒,一般病情比較輕,多以輕度發(fā)熱、鼻塞、流涕等臨床癥狀為主,它的病程也比較短,多數(shù)病人可以自行痊愈;而時行感冒,也就是流行性感冒,相比普通感冒,它發(fā)病比較急,病情比較重,臨床表現(xiàn)多見惡寒,高熱、疲乏無力,全身癥狀也比較明顯,而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和流行性。
因為地域環(huán)境、季節(jié)氣候、個體體質以及飲食習慣的不同,臨床多分風寒、風熱,風濕、氣虛,以及陰虛等不同的類型。
1.風寒感冒
臨床上多表現(xiàn)為:病人自己覺得怕冷,但是在添衣服和被子之后可以稍微減輕,多有輕度的發(fā)熱,沒有汗,鼻塞,經(jīng)常流清水鼻涕,多伴有頭痛,全身酸疼,口不渴,或者喜歡喝熱飲,咳嗽,痰白,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
治療方法以“辛溫解表”為主。
風寒感冒不宜使用辛涼藥物,因為辛涼一類的藥物不易幫助發(fā)汗,從而病邪難以外達,反而加重疾病。
2.風熱感冒
臨床上多表現(xiàn)為:發(fā)熱比較明顯,病人會稍微覺得怕冷,頭脹痛不舒服,喉嚨紅腫疼痛,流黃鼻涕,咳嗽咯痰,痰液色黃,口干想喝水,舌苔薄黃,脈浮數(shù)。
治療方法以“辛涼解表”為主。
風熱感冒不能大量使用辛溫藥物,防止助熱傷及人體津液。
3.暑濕感冒
暑濕感冒發(fā)生于夏季,臨床上多表現(xiàn)為:患者自己覺得發(fā)熱,但是旁人觸摸患者肌膚卻未發(fā)熱的一種表現(xiàn),就是我們所說的“身熱不揚”,周身困重、覺得乏力,咳嗽痰粘,胸悶、惡心欲吐,腹脹,小便短顏色偏紅,大便粘滯不爽,有的大便不成形,舌苔黃膩,脈濡數(shù)。
治療方法以“清暑祛濕,解表祛邪”為主。
感冒實證初期一般不建議使用補益、收斂的藥物,以免將病留于體內。
4.氣虛感冒
臨床上多表現(xiàn)為:病人多覺得明顯怕冷,多見低熱,沒有汗出,頭身酸痛不止,咳嗽聲音低,沒有力氣咯痰;病人平時沒生病時就容易疲勞,少氣懶言,經(jīng)常生病,舌質淡苔薄白,脈浮無力。
治療方法以“益氣解表”為主。
氣虛感冒的病人,不宜使用大劑量的發(fā)汗藥物,比如麻黃、桂枝等,以免出汗過多,從而損傷津液。
5.陰虛感冒
臨床上多表現(xiàn)為:病人多有發(fā)熱,稍微怕冷,手足心發(fā)燙,心情容易煩躁不安,口干咽燥,干咳,無痰或者少痰,同時痰粘不容易咳出,舌紅少苔,脈細數(shù)。
治療方法以“滋陰解表”為主。
陰虛感冒的病人,不宜大劑量、長期使用辛溫藥物,以防止損傷人體陰液津血。
注意:老年人或者平時體質虛弱,以及久病之人,因機體正氣不足,容易反復感冒,有的則是感冒后纏綿不愈,所以治療方法與平常的健康人群不一樣。
感冒的預后:
一般來說,感冒的預后良好,病程較短,且可自行痊愈。但是反復感冒容易損傷人體正氣,而且少數(shù)病人會因為感冒誘發(fā)其他的疾病,或者使原有的疾病惡化(多見于慢性病患者)。
感冒的預防調護:
- 日常生活調理:注意防寒保暖,夏天不要貪涼吃冰;注意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。
- 預防調護:季節(jié)更替或者氣候突變,最容易引起感冒,日常我們可以艾灸足三里、按摩迎香穴保健,或者自制香囊避穢祛邪(如藿香、佩蘭、薄荷、紫蘇葉等)。
- 流行性感冒流行期間需要注意:出門戴口罩;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,如超市、醫(yī)院、商場等,避免交叉感染;家里勤通風(每天至少2次,一次至少30分鐘)、勤洗手;有條件家里可以定期消毒,如紫外線燈。
- 感冒期間注意事項:多休息,飲食清淡,補充水分。
- 解表藥物的煎煮方法:解表藥一般在煮沸之后再煮5-10分鐘就可以了,時間過久會影響藥物療效。
- 解表藥物的服用方法:趁溫熱時服藥,然后避風,蓋被子注意保暖使人體微微汗出。此外,還可以在服藥后適當食用熱稀粥、米湯以助藥力;出汗之后及時擦拭干凈身體,以免再次受風遇冷。